高校錯峰放假后,防疫措施仍需“在崗”
書院之精神遺產與當代復興
體育培訓市場火爆:場地一票難求
教育部發文,扭轉高校“唯帽子”傾向
用好教育經費每一分投入
如果說,孩子天生就具有這么多的能力,是不是就不需要教育了?恰恰相反!尤其是家庭,對下一代的教育有永遠不可推卸的責任。
民辦教育的發展從最初“補充公辦資源不足”到現在成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,已經實現了量和質的雙重飛躍。
2020年,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%,標志著中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。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不僅是規模和數量的變化,更需要新的質量內涵。
新的生產模式更加以問題為導向,更加建立在跨學科、多樣化的基礎上。因為復雜、重大問題的解決,往往不是單一學科、單一方式就能完成的,需要多元整合與跨學科的研究。
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,為建成教育強國打下堅實基礎,需要破解教育評價改革這個難題。
12年累計讓1800多名大山女孩考入大學,學校本科上線率、一本上線率穩居云南省麗江市前茅……63歲的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,創造了這個大山里的教育奇跡。[詳細]
實驗室學術帶頭人是中國科大工程科學學院執行院長吳恒安,團隊20多人,90%都是30歲以下的青年研究生。[詳細]
“導師要身正學高,不僅要‘授業’,更要在‘傳道’上下功夫,要形成良好的‘門風’。”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