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>春秋>奇聞軼事
辜鴻銘剪辮贈紅顏
說起辜鴻銘,留給國人印象最深的,大概要算那條拖在他腦后的長辮子了。北大的學生嘲笑他,他反唇相譏:“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,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。”其實,早在英國留學時,他已剪掉辮子,西裝革履;回國后,他反而把清朝人硬“栽”上的辮子重新留了起來。原因很可能是“立異以為高”。當然,這也符合他復古派的身份。
1857年7月,辜鴻銘生于南洋馬來半島,他的父親辜紫云當時是英國人經營的橡膠園的總管。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,將他收為義子。1867年,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時,把10歲的辜鴻銘帶到了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。臨行前,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:“不論你走到哪里,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、德國人還是法國人,都不要忘了,你是中國人。”
辜鴻銘到了蘇格蘭,與布朗先生一家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。每天出門,街上的小孩子總是圍著他看。他走哪里,就跟著哪里,一個二個不停叫喊:“瞧啊,支那人的豬尾巴!”辜鴻銘心里一直裝著父親的教誨,強忍著滿心的憤怒和不堪的侮辱,始終不敢剪辮子。
有一個冬天,辜鴻銘的保護人布朗先生一家到倫敦去了很長時間。天資聰穎的辜鴻銘是不乏朋友的,其中有個女孩與他很要好。一天晚上,辜鴻銘去這個女孩家拜望她。由于年幼,又活潑頑皮,對辜鴻銘的小辮子十分好奇。征得辜鴻銘同意后,就拿起辜鴻銘的辮子賞玩。嘴里還不停說道:“中國人的頭發真黑得可愛!”辜鴻銘見女孩真的喜歡,一眼看到她的頭發也是淺黑色的。于是便說:“你要肯賞收,我就把辮子剪下來送給你。”他見女孩有點羞澀,笑而不答。辜鴻銘便真的找來一把剪子,毫不猶豫地剪下辮子送給了這個女孩。
編輯:王慧文
關鍵詞:辜鴻銘 辮子